通訊員(唐家璇)近日,永州市中心醫(yī)院北院心內科首次成功實施房顫患者射頻消融手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沒做手術以前,我總感到胸悶、腿軟,現在這些癥狀完全消除了,我不僅可以做家務、進行體育鍛煉,家人都說我現在青春煥發(fā),這—切都要感謝你們”,這是60歲的黃伯伯出院時發(fā)出的感慨。黃伯伯10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陣發(fā)性心悸、胸悶不適,偶有氣促不適,情緒激動及咳嗽時為甚,已經嚴重影響了他的生活質量,他和家人慕名來到永州市中心醫(yī)院北院心內科就診。當時患者入院診斷為:1.心律失常 房顫;2.高血壓。入院后心臟彩超提示:雙房擴大;室壁運動欠協(xié)調;主動脈瓣鈣化;二、三尖瓣輕度返流;左室舒張功能減退;心律不齊。
心內科主任鄒桂和主任醫(yī)師,科副主任陳玉紅主任醫(yī)師,劉井春及唐亞群主治醫(yī)師仔細討論研究了該患者的病情,認為患者目前房顫診斷明確,有射頻消融術指征,但房顫患者行射頻消融在我院史無前例,在與患者家屬溝通討論后,于2018年1月18日為患者在局麻下行射頻消融術,手術十分順利,2個小時后安返病房,術后第二天就可下床自由活動,僅留下大腿根部針眼大小的創(chuàng)口自行愈合,術后2天出院回家。
心房顫動(房顫)是常見的心律失常性疾病,不僅影響生活質量,還可以導致腦卒中或心力衰竭等致殘、致死性的并發(fā)癥,危害較大。一般單純的房顫多用藥物保守治療,通過控制心率來緩解癥狀和發(fā)作的頻率。但藥物保守治療無法達到根治目的,需要終身服藥,且療效不佳。而射頻是一種高頻電流能量,作用于心肌時可以導致局部壞死,此后以瘢痕組織替代愈合,從而截斷傳導通路。打個比方,這就好比森林大火時拔除樹木和野草而制作的隔離帶。沿肺靜脈開口周圍或鄰近的左心房壁通過消融導管一點一點進行消融,使點連成圈,組成隔離帶,將房顫病灶隔離開來,使之不能向整個心臟傳導而達到治療目的。
隨著心內科該項技術的不斷完善、消融例數的增多和操作技術的提高,此類心律失常病人的治愈率將不斷提高,而此次永州市中心醫(yī)院心內科射頻消融手術再上一個臺階,達到省內先進水平,為該類患者帶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