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通常為上消化道出血與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指出血點位于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等部位的出血。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通常有食管、胃及十二指腸的潰瘍和黏膜糜爛導致的出血,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等。臨床表現以嘔血或黑便為主。
一、常見誘因:
1、進食堅硬、粗糙、油炸等食物。2、刺激性食物腐蝕:如飲酒、禁食過酸、過辣、過冷、過熱食物等。3、饑餓時胃酸腐蝕。4、應用對胃粘膜有刺激的藥物。5、引起門靜脈高壓因素:如用力排便、頻繁呃逆、惡心嘔吐、劇烈咳嗽、情緒激動、寒戰(zhàn)、高熱等。6、其他因素:如勞累、飽餐、胃鏡檢查等。
二、常見癥狀:
1、惡心、嘔吐、黑便。
2、心慌、出冷汗、頭暈。
3、脈搏細弱、血壓下降。
4、腸鳴音活躍。
5、其他:大出血時有可能劇烈腰疼、暈厥等。
自我防護
1、注意生活規(guī)律,保持精神愉悅,避免動怒及過分激動,戒煙酒。
2、可適當運動,但應避免劇烈活動和勞累。
3、進食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維生素溫軟半流食如肉類,豆制品、牛奶、雞蛋,蔬菜,水果宜吃香蕉等,不應吃硬而脆的水果,忌食生冷硬燙等食物,慎吃帶刺食物。
4、保持大便通暢。
5、遵醫(yī)囑服藥,對胃粘膜刺激藥物應飯后服用。
6、當發(fā)現惡心、頭暈、心慌、黑便等出血先兆時及時就醫(yī)。
健康指導
1、大出血時絕對臥床休息,平臥位,下肢可略抬高,若出現嘔吐、嘔血時,頭應偏向一側,防止窒息或誤吸,保持呼吸道通暢。
2、合理飲食。出血期:消化道大量出血,尤其是上消化道出血,應暫禁食。少量出血者,可進食溫涼、清淡流質飲食(條件許可時,應在短期內以牛奶為主要食物,牛奶能中和胃酸,有利于止血);出血停止后可改進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無刺激半流質、軟食,少食多餐。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避免進食硬食及刺激性的食物如:花生、蘋果、瓜子、核桃等。